亳州新闻网首页 -
|
|
|
|
|
|
|
  第05版:现场
上一版3  4下一版  
 
版面导航

第01版
头版

第02版
要闻

第03版
要闻
 
标题导航
亳州新闻网首页 | 版面导航 | 标题导航
2023年3月17日 星期
3 上一篇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铆足“牛”劲奔小康
刘伟正在为肉牛添加草料。

    本报讯 日前,在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刘伟养殖合作社里,刘伟正忙着清扫牛棚,为牛添加草料。“去年出栏了50多头牛,一头牛均重在750公斤左右,刨去成本利润也有6000元。”算着“养牛账”,刘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    35岁的刘伟于2016年返乡创业,成立了养殖合作社。“我和妻子长年在外工作,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,就想着在家发展能更好地照顾老人。正好以前父亲养过黄牛,对养牛也有一定的了解,于是我就萌生了养牛的念头。”谈及养牛的初衷,刘伟说。

    养牛是个精细活,疫病防控、饲料搭配、圈舍清理消毒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,因此办起养殖合作社后,刘伟就开启了学习之路。他不断地向父亲学习养牛的经验,整日扎身在养殖场里观察自家的牛,一点点摸索实践,平时有点空闲就在手机上浏览关于养牛的知识并抄写在本子上,还专门购买相关的书籍学习养殖技术。久而久之便精通了牛的脾性和生长规律,将牛养得又肥又壮,牛圈里的牛从起初的5头发展到现在的60余头,刘伟成了村里的养牛致富能手。

    “我们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喂牛,清理粪便,铡草,给养殖场消毒……”刘伟一边喂牛一边介绍,为实现规模化养牛,他购置了铡草机,修缮、扩建了棚圈,自掏腰包免费帮助周边村民打捆秸秆,打捆的草料储备用于喂牛,不仅将秸秆变废为宝,还节约了成本。

   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在产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,刘伟以“干”字当头,以牛产业为依托,发起了“牛”财,铆足了“牛”劲奔向小康生活。赵集村党委书记王建表示,下一步,该村将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打好产业“特色牌”,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,跑出乡村振兴发展新速度。 

    (记者 李鹏 通讯员 王雪纹 王凯旋 文/图)

3 上一篇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   © 版权所有 亳州晚报社 
copyright © 2008 bozho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皖ICP备08102714号-1
   第01版:头版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要闻
   第04版:重点
   第05版:现场
   第06版:谯城
   第07版:社会
   第08版:区域
   第09版:区域
   第10版:理论
   第11版:省内
   第12版:国内
   第13版:国学
   第14版:名城
   第15版:笔记
   第16版:民间
小区事情“四方”议 齐抓共管解难题
返乡创业当“羊倌”
铆足“牛”劲奔小康